我们不去说那些摊开在表面上的事件和口号,我们去探寻背后真实的问题。
香港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地方,一个区区70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却在很长时间执亚洲经济牛耳,还诞生了亚洲首富,这种体量与财富的巨大反差,固然得益于香港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机遇,更是来自于内地崛起进程中的独特定位。然而此刻,似乎起了一些变化。香港的问题,前段时间,香港的“四大家族”陆续发声,呼吁停止暴力。这个本来没有问题的举动却被质疑,因为在人们的理解里,香港目前的问题,“李嘉诚们”是难逃其咎的。香港传统的产业被富豪们把持,正在经济竞争中失去优势,而畸形的房地产也屡屡扼杀了香港经济转型的努力,压缩了香港市民生存空间,让年轻人奋斗无望。何况,李家在香港大兴房地产,垄断了基础设施,吃干抹净就拍屁股去了英国,这时候“空仓”喊话,未免有点吃香不太好看。网上有网友回忆,08年汶川地震,抵御了金融危机的港人踊跃捐款,从富豪到明星再到普通民众,纷纷表示“赈灾没有底线”。当年香港为汶川捐款超过200亿港元,是除内地以外捐款最多的地区,香港民众并不抱怨大陆。然而,之后的十年我们看到了,董建华特首推动三次经济转型尝试都没有成功,香港的房价在07年腰斩之后接连创下全球新高,而内地城市纷纷开始追赶香港。香港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改革艰难,香港市民感到生活不易,特别是年轻人的抱怨才多了起来。1、富豪把持传统产业进行收租导致香港竞争力下滑,为了维持收租模式甚至阻扰政府的经济改革计划;2、港府掣肘太多,缺少有效的行动力做出改变,不止是经济改革,连填海造屋这种事情都无法贯彻下去;3、经济不好,房价高企,民众生活压力增大,特别是年轻人感觉奋斗无门,内地只是出气筒。当然,有人说这是符合内地人的话语逻辑的解释,这里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的,香港目前的很多问题不少是英国人埋的雷挖的坑:留下来的土地制度导致香港无法开发新土地,甚至填海也遭到反对;香港的法官包括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的法官,基本都是英国人;港英时代的香港人没有选举权,决定回归后却开放普选故意制造差异;还有各种分权导致港府行政没有效率……可以说,喜欢在殖民地遗留矛盾是英国人惯用的手段,和印巴一样,印巴冲突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最近开始又在武装冲突,难道不该以史为鉴么。总结一下:自身经济的问题,独特体制的掣肘、外部势力的干预以及民间情绪的发酵,就是目前香港问题的所在。根本原因在于大陆十分珍视香港的特殊性,尽管香港目前的政治制度很难谋长远,但大陆对香港在长期规划中的定位是清晰的,香港之于大陆的意义非凡!改革开放前,大陆一直是西方列强封锁的对象。在那个时代,大陆要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只有通过香港这个“窗口”进行“中转”,因而拥有区域地缘经济优势的香港,就成了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战略要冲,也就成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竞相争取的“香饽饽”。也是因此之故,香港便成为了国际上重要的贸易之城、金融之城。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多,而人口增多又进一步造成了香港地产和商业的繁荣。改革开放后,香港作为我国对外经贸联系窗口的地位逐渐降低,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联系方面,具有上海、北京等内地金融中心城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香港的开放市场、法治环境、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制度与市场体系、专业人才和中英双语环境在今天和未来仍然是中国非常宝贵的“软实力”,它们需要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与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香港难以被取代!当然是利用香港的优势和内地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一起联动发展:以香港的金融行业为例,就是尽快调整定位和转型,除了传统的融资,未来一定是资本双向流通的时代,可以做得还有很多:如果能够做好以上这三件大事,香港一定能够再次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也自然可以巩固自己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除了金融,在民生经济问题方面,也不难找到答案,香港中上层应直面中下层民众的诉求,适时做出调整,才可最终获得广泛的认同,为彻底解决问题找到共识。而现在以情绪对抗情绪,以口号反对口号,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香港的事情发展到现在,很多内地民众义愤填膺,甚至喊打喊杀。搞不好就要中了挑事者的圈套,他们就是要割裂民众情感,最好冲突升级,顺手取消香港自由港地位,截断中国这个资本流通渠道,然后发动其他国家进行围攻,良心大大的坏了。好在国家层面一直很冷静,允许香港以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是很大的智慧。我们多给香港一点时间,相信他们最终会发现走出困境的“正确答案”——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内地这个全球最大市场一起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