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横扫,各行业态一片萧条,电商却能突出重围,成为2020年的黑马。5月11日,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4月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融资数据报告》。疫情前四个月,1月中国电商融资总额为37.7亿元;2月融资总额25.6亿元;3月融资总额188.5亿元;4月融资总额38.05亿元。相比内地一路狂奔的电商经济发展,隔着一个海关的香港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香港素有“购物天堂”的美誉,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剁手党不远千里前来买买买,成为拉动香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但诡异的是,香港电商并不像内地电商发展那样快速,目前香港网购仅占零售总额的4.7%,只是作为购物手段的补充而存在,不像内地的电商产业可以占到內地GDP的10%以上。这句话也许只说对了半句,放眼全球,香港电商并没有落后于世界,却唯独落后于中国内地。事实上,香港本地也有电商发展起来,不是自由淘宝京东才叫电商,例如香港最大的电商hktvmall,从电视台衍生出电商,现在发展得不错,主要做本地市场,有时候香港人懒得出门买的日用品生鲜电器,也会选择网络下单。除了对本地有电商服务,对外也有,主要集中在ebay、Amazon等海内外转输送。做B2B电商的就知道,在ebay买东西很多时是香港接单,甚至香港发货,香港对外商业服务其实做得很好,快而准。向卖方问价,半夜也立刻回复,面向全球,服务态度一流。香港营商环境确是比较好的,这是香港的优势。再看回香港市民,如果想购买国外小众商品,也可以选择Zalora, 新加坡的Lovebonito, 欧洲的Asos等平台,很多东西送到香港都不要运费,而且比内地便宜,无需代购,在内地Amazon买不到的东西,香港Amazon可以买到。所以不能说香港电商落后于时代,只能说香港没有属于自己本土的电商巨头。中国内地也是用了将近20年才构建出一个完整、庞大的电商网络,香港发展不起来自然有它的局限性,那么背后的原因又有哪些?香港一直都是“购物天堂”,品牌种类齐全,各种不用扣税的进口水果海鲜食品、生活用品、奢侈品,下楼就可以买。为什么香港经常强调“下楼就能买”,就是因为香港人买东西真的非常方便。就拿香港政府公屋来说,一个屋邨配一个商场在香港再正常不过,而这种商场它包含了菜市场,超市,食肆,电子产品店,药妆店,杂货店,甚至是公交站,都在一栋楼里。并且每一栋居民楼都有盖人行天桥/通道直达商场,每一个屋邨都可以看作一个小型市镇。而在内地城市,几个小区共享一个商场才是常态。内地网购主要功能是突破空间限制,让商品多样性的优势发挥出来,但这一点并不适用于香港,相反,网购的低时效性甚至与香港的快节奏生活习惯格格不入。可以说,在香港买东西就有种在逛着实体tb店的感觉,它不香吗?当然也会有人提到商场买不到的冷门小商品,所以香港人也会通过网购获得,但毕竟不是主流消费,所以网购仅作为补充。网购产品的交付需要多层级相互协同,包括仓储、物流、品质把控。香港地租之贵人尽皆知,有限的仓储空间一般都用来做国际大型物流,如果做小型分散仓储成本会非常高。当商品交付到快递员手中,又成了另一大难题,配送成本高。首先是快递小哥的工资高,内地一单普通快递,小哥仅赚8毛钱,去到香港工资翻个一两倍,将成本核算后,9.9包邮的优势就已经不复存在。其次是香港的交通管制十分严格,内地配送多见三轮电动、小电瓶,但在香港,这些车辆早已是管制车辆,几十年没出现过在香港闹市区。而且,快递小哥还要打电话联系买家,保证将货物亲手送达,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汽车使用及停车成本,都很高。像丰巢那样设立快递柜收费也不现实,所以作罢。最后一个是商品产权的审核成本,香港法律之好是公认的,好到在香港绝对出不了淘宝,因为在香港不可能卖假货、盗版,甚至是抄袭,会被别人告到倾家荡产。可是电商的另一大优势又偏偏在于“便宜”,如果不能卖小作坊生产的低质量商品,就没有价格优势这一说法,因为但凡是有品牌的,线上线下价格都是比较统一的。讲完需求和成本,基本上就可以判断香港电商市场很难发展了。再看看资本偏好,全港750万人,如果在内地搞一个互联网项目,你和投资方说一共有750万用户,投资人直接就把你轰出去了。如果你说做下沉市场,面向内地广大城市,也会面临一系列软硬难题:一是香港人不太了解国情,网络监管和法规也完全不同,单是实名制已经让很多香港的初创者摸不着头脑。二是香港禁止邮寄的品类很多,包括生鲜、烟酒药、电子元件及数码成品、任何液体粉末膏状物、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基本上已经覆盖大部分生活用品了,光在关口这里快递就过不去,更不要谈交易量了。如果说让香港面向全球做市场,那就意味着要和亚马逊、谷歌等世界巨头对拼,而且要以亚洲人的想法创造出符合西方习惯的平台及产品,并且背后没有内地庞大的市场做“供血”,仅靠香港一地突围,基本不可能。事实上,早在阿里巴巴初创同期,香港论坛上就提出过团购、O2O等领先概念,无奈种种原因都制约了本地电商的发展,而后香港一些传统零售业效仿转型,其营业额也难以望及内地电商之项背。近些年内地的科技发展确实引起了一部分香港人的焦虑,当大家都在谈论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高大上科技话题时,不甘寂寞的部分香港人也跟着喊“我也要”,而忘记了这些不可能是香港的优势所在。其实,香港人口750万,香港经济不需要各行各业什么都做,麻雀小但不一定非要五脏俱全。放眼亚洲乃至全球,香港已在世界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持服务业占据一流水平。全球最富裕的小国瑞典,和中国香港的定位很相似,他们以金融业为主,不追赶再工业化和高科技,也照样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 全球化的含义是产业链在不同国家之间做分工,既然是全球化时代,就不需要每个社会什么产业都做,而是根据自己的竞争优势去有所为、有所不为。香港应该专注于将科技融入金融业和与其相关的服务业、房地产、旅游业和商业,发挥自己的法治优势,带动整个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这才是香港正确的出路。
为了配合香港经济的高增值和多元化发展,2018年8月28号公布首份人才清单,首批纳入“香港人才清单”的优秀人士将来自以下11个专业类别:
1. 资深废物处理专家或工程师
2. 资深资产管理专才
3. 资深海运保险专才
4. 精算师
5. 资深金融科技专才
6. 资深数据科学家及资深网络安全专家
7. 创新及科技专家
8. 造船师
9. 轮机工程师及船舶总管
10. 创意产业专才
11. 专门解决国际金融及国家与投资者之间纠纷的争议解决专才;及拥有处理来自投资或东道国跨境交易的专门知识及经验的业务交易律师而这次公布的“人才清单”内的专业人才,将通过“优才计划”申请来港定居,并且可以在“综合计分制”下额外获得30分!
只需花30秒就能知道你是否符合申请香港身份:香港身份申请条件免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