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网友列出贷款买房的生活支出,看完惊呆
香港楼价出名贵,虽然很多人想买楼上车,但仍然觉得梦想遥不可及。
然而,香港讨论区有网友发帖:自己买楼已经半年,每月供1.7万,原来供楼不是想象中那么辛苦。 难道这位网友不是普通人? 别急,如此“大言不惭”的网友还列出了自己每个月开支,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如TA所说“不是想象中那么辛苦”。 供楼17000+管理费1300+电费170+差饷900+宽带110 =19480港元(不计政府补贴的情况下) 生活费4000 + 信用卡2000 = 6000港元 给父母的家用:5000港元 强积金:1500港元 总开支:19480 + 6000 + 5000 + 1500 = 31980 港元 这位成功买房半年的网友还补充,夏天过去两个月要交350元,但有政府的2000元电费补贴,所以仍未交过电费;而水费方面,因为用量太少而不需要缴交。 虽然有减免的部分,但每月3万的支出可不算低啊! 根据香港2020年最新一份《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统计报告)》,香港就业人士收入的中位数是17500港元/月。 每月支出3万,接近上述中位数的2倍啊! 果然,这位网友在帖子结尾处暗示——自己有一份月入3.5万的工作,所以供楼没有想象中那么辛苦。 确实啊,要是月入3.5万,扣除以上所有开支(不计政府补贴),每个月甚至还有3020港元可以储蓄起来! 看完整个帖子,有围观网民表示最难是找到月薪3.5万的工作,而且还要储首期。 有人则认为要过压力测试才是最难。如果压力测试都不能通过,你愿意辛苦熬,银行都不愿意贷。 粤语“不嬲”,是“一直以来”的意思 但是问题来了…… 在香港月入3.5万,容易吗? 香港经济日报根据学历层次,统计了2020年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入职月薪。 中学文凭求职者在财务会计类岗位的平均月薪最高,有1.2万港元;销售类岗位平均月薪最低,数据为1.1万元。 如果拥有副学士文凭,最高平均月薪可达1.4万,重点在工程类、资讯科技类岗位;而生产类岗位最低,是1.1万。 而对于拿到学士文凭的毕业生来说,工程类、资讯科技类岗位依然是最高,能达到1.6万,销售类岗位占据最低位。 如果进一步提升学历,拥有硕士及以上文凭的应届毕业生最低平均月薪是1.4万,从事销售类工作;资讯科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及行政总务等岗位平均月薪都达到1.6万,工程类岗位平均月薪可达到1.7万(这个数字接近全港就职人士月薪中位数)。 因为上车难的关系,不知何时起,在香港买楼就成为了成功的指标。 香港,有楼万事足? TVB一档讲香港年轻人买房故事的真人秀——《有楼万事足》,光看名字就知道不简单,看完惊叹“大开眼界”啊! 23岁的Macy就是靠自己买房的。 但是她的方式,嗯……一言难尽。 简单总结就是——始终坚持一毛不拔,吃家里,住家里,每月啃老,下班所有消费男朋友负责(她男朋友挺惨的,后文揭晓)。 终于在3年时间内凑够了40万的首付,成功上岸。 江湖人称“105%姐”,也就是每月存款能有月薪的105%。 多出来的5%是哪来的?搜刮全家人的八达通攒下来的。 这么“抠门”的女儿,连亲妈都忍不住吐槽“太自私了”。 她的男朋友也挺不容易的。 房子上有写男朋友的名字吗? “没有。” 没想到吧,你的都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像Macy这么“幸运”,例如这位“50蚊哥”。 他的买房格言是:自己不吃,房子先吃。 40岁的Chris从大学起就立志,一定要花10年的时间买房。 他把自己每天花销控制在50元港币!洗澡都是去免费的大学洗澡,还一直用着2G手机! 拍摄的时候是2017年 苦苦坚持了8年以后,这位“50蚊哥”终于攒够了首付。 神之定力,佩服佩服!怪不得你能当老板! 房子解决了,接下来就该解决人生大事了。 “50蚊哥”找女朋友的标准也很符合他的做派,“选一个不太会花钱的女朋友”(40岁成功保持单身的原因?) 对于这些特殊的“有楼万事足”个例,广大网友表示:可以,但没必要这样。 买房本身是没毛病的,它也属于投资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事情还是要量力而行,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的不是,别人的也不是。 靠自己努力买房值得鼓掌,但还没成功上岸也无需丧气。 最后超小声地问问大家,你们现在都买得起房吗? 超超超超小声做第一个回答:我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