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才案例 | 想做成就制却不自信?银河为L女士拿到8年签证!
甚至有客户即使获得原则性批准,还是不太相信自己。 通过银河申请办理香港优才的L女士被告知获批的时候,由于太过惊喜,还追问:“获得的是成就类吗?还是不确定(哪一类)?” L女士真真切切通过成就计分制获批香港优才,一次性拿到了8年签证。 这里是L女士和2位受养人的香港优才签证,分别标注“居留96个月”和“受养人96个月”。 客户档案 L女士,42岁,国际经济法博士,大学副教授,有诸多成就,包括国家级奖项、原创性贡献(论文引用、专利等)、研究成果(专著、论文、国家级研究项目)。 此外,她在行业内也具备影响力,例如获得同行评审资格,能枚举教育成就。 案例详情 L女士来自中国上海,最早了解到香港优才是听说朋友通过优才计划成功获得香港身份,于是就将这个项目放在心中。 2018年4月的一天,L女士自测了香港优才计划的打分,成绩不错,紧接着就跟银河的专属顾问联系上了。 互加微信之后,L女士向顾问咨询了很多问题,银河的专属顾问也凭借专业知识一一解答。 但是当顾问根据L女士国际经济法博士,大学副教授的身份以及诸多成就综合评估,建议应当选择成就计分制的时候,L女士犹豫了。 成就计分制的要求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位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优秀人才也会有所“忧虑”? 想要采取成就计分制申请,只要满足以下2个条件中的1个即可: 条件1:申请人曾获得杰出成就奖(例如奥运奖牌、诺贝尔奖、国家/国际奖项) 条件2:申请人可以证明其工作得到同业肯定,或对其界别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例如获业内颁发终生成就奖) L女士的顾虑在于: 一、对自己的奖项不够自信,担心不能构成“成就”; 二、综合计分制的满分是225分,申请人达到80分就有资格进入优才的下一轮审核;而成就计分制的得分要么0分,要么225分,不能取得分数的申请人申请会被拒绝。转做综合计分制的申请,会浪费一年的时间。其实这个担忧主要来自第一个忧虑,终究还是因为L女士太谦虚。 了解到可能是奥运奖牌、诺贝尔奖造成首因效应,导致L女士甚至忽略了“国家/国际奖项”,认为自己“分量”不足,有点不自信,顾问也不想L女士放弃通过成就计分制一次性拿到8年签证的机会,所以除了为L女士分析自身条件以外,重点向她介绍成就计分制的优势。 在顾问和L女士添加上微信的第3天,L女士同意了银河建议的成就制申请方案。 到底是什么打动了L女士呢?她说:“一次性获得8年签证,中途不需要特地安排时间去香港,跟我的工作状态比较贴合。要是参加论坛或什么大型会议走不开,那也很麻烦。” 确实,成就计分制相比于综合计分制最大的优势在于成就计分制是一次批8年,在此期间无须续签,而综合计分制的申请人首次获批的有效期为2年,通常按照2+2+3的模式续签。成就计分制的这一优势,对很多优秀人才可以说是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长期生活在海外的申请人,如果可以通过成就计分制成功申请优才,就免去了不远万里赴港续签的麻烦。 其实,银河专家团队并非随便鼓励香港优才客户选择成就计分制,而是对每位客户的案子都做好充分的调研。 银河文案和顾问团队早已经查询过资料并且根据客户的真实背景进行分析,用L女士的奖项和工作经历申请成就制,获批的可能性会相当高。 听取了银河专业的建议之后,L女士立马签约付款了,做决定相当迅速。快速的决定让她后来的成功来得更早。获批之后,L女士也很感激当时银河一直劝说,让她没有放弃机会。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文书准备工作。 尽管成就计分制要求非常高,但是银河集团的文案团队也相当专业,主攻以下3个方向: 第一,加重L女士国家级奖项的介绍,并且突出含金量; 第二,重点突出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取得的个人和对整个领域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三,从多方面考虑,补充各项成就文件,让L女士的成就陈述更有效。 L女士的办理流程: 2018年4月10日 签约,文案同事开始准备资料 2018年7月24日 递交移居申请 2018年8月14日 获得档案号 2018年9月6日 第一次补件 2018年9月26日 第二次补件 2018年10月8日 第三次补件 2019年5月30日 第四次补件 2019年6月26日 入境处公布筛选结果,L女士获批 提交资料过程中,银河为L女士提交了4次重要的补件。这些补件多都是主动补件,主要是提供更多有关成就方面的佐证文件,进一步证明首次递交的成就和荣誉。当中有1次是L女士突然想起某位人士可以提供推荐信,能加深同行评审资格的认同。 其实,不要认为有补件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每一次补件都能让香港入境处更清晰地了解到申请人的成就,在审批决定方面会有影响。 总结这个成就计分制获批案例,专业的团队加上L女士的高度配合,才让案子得到圆满的结果。 再次恭喜L女士获得一次性8年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