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才案例 | 年初申请,年尾获批,这个行业获批特快!
本期案例主角B先生已经进入第56期香港优才甄选名单,而且是难得的“十四分之一”!
这个说法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第56期香港优才甄选名单上有14位获批人士是在2020年才递交申请材料的,他们从申请到获批,耗时最长的是11个月(今年申请今年获批也相当惊喜)。而B先生正是其中之一! B先生今年4月30日才递交申请材料到入境处,11月30日就在56期甄选名单上找到自己的档案号,仅用7个月就拿到获批函,比一般的香港优才申请(9-12个月)还要快! 获批函新鲜出炉 这个让人喜悦的结果,与B先生从事的行业不无关系。 生物科技领域,7个月获批 一起来看看香港优才获批人B先生的基本情况: B先生今年三十多岁,博士学历,过往工作经历非常丰富,涉及多家知名大企业,而且一直都是负责生物科技方面的工作。 香港优才综合制得分:165 评分细项:30分(年龄)+ 40分(学历)+ 40分(工作经验)+ 10分(语言)+ 15分(家庭)+ 30分(人才清单) 申请流程 2020-04-10 签约,开始准备资料 2020-04-30 递交申请材料 2020-05-10 获得档案号 2020-11-30 入境处公布甄选结果,获批 基于B先生的基本情况,其实要作出综合评分判断很简单,但申请文书的难点也源自B先生及其丰富的工作经历。 一般情况下,香港优才的众多申请人都不缺工作经历,他们缺的是工作证明。 有些较早年份就参加工作的人,还会遇到证件丢失、无法提供文件的问题(例如遇到前公司很难沟通,又或者时过境迁,企业倒闭了)。 在缺文件的情况下,能否在香港入境处那里证明申请人的资质,就靠文案的功力了。 面对B先生多段工作经历无法提供文件的情况,银河专业文案除了想方设法查找替代性资料,还会尽量挑选各段工作中的不同优势,从多维度的体现B先生在生物科技方面的成绩,并且将B先生的经历结合香港科创的发展蓝图。 击中香港人才“刚需” 事实上,在2019年10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的《施政报告》就强调了香港创新及科技。 在2019年的《施政报告》中,港府宣布将向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会注资5亿元,进一步推动社会创新; 将“研究员计划”及“博士专才库”及“公营机构试用计划”的资助范围扩大至所有进行研发活动的科技公司; 并扩大“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的适用范围至科技园公司及数码港园区以外的公司,即在原本7大适用范围(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机械人技术、数据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技范畴)基础上,增加另外6大范畴(包括5G通讯、物联网、集成云路设计、微电子、数码娱乐及绿色科技)。 另外,港府还会在引入、培训和留住人才等方面三管齐下,壮大本地创科人才库。 B先生是2020年4月递交申请,而生物科技领域恰好就是当时施政报告的重点,因此,可以说B先生击中了香港特区的人才“刚需”! 而就在B先生拿到获批函的前5天,11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正好公布了新的施政报告,在《2020施政报告》上,创新与科技依旧是香港未来发展的重点,而且还加大了力度,有意愿申请香港优才的各位可以多关注! 《2020施政报告》提及目前香港正推进5G网络建设和普及应用,计划于2021年供应更多不同频带的5G频谱,在速度、容量和覆盖等多方面满足各种5G应用的需要。 此外,施政报告上提及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和“青年科技人才计划”。 前者就是指港府和香港当地的大学将共同出资20亿元,招揽杰出STEM学者和其研发团队落户香港; 而后者是企业主动联络,表达出乐意为香港有志投身科技的青年提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就业机会。 这些政策都为申请香港身份的科创型人才提供更有利的契机。 生物科技、生命科学、数据工程、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人才都可以抓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