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code

7*24小时客服热线

400-6066-536

0755-88297653

首页 > 内容攻略 > 香港政策 > 攻略详情

香港人在北京过得有多爽?

发布时间:   201

最近有部港剧在内地火了起来,剧名叫做《香港人在北京》。


第一次刷到它是在微信视频号上,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主要是搞笑。


男主角徐港仁被总部派往北京分公司担任CEO的第一日,就因为向秘书要求准备尿袋,而被谣传为肾亏,搞得公司上下人尽皆知。


640 (27).jpg


最后搞清楚原来是一场误会,徐港仁所说的尿袋,并不是给小便功能失常者使用的集尿器,而是给手机充电的移动电源。


说到底,就是秘书不懂两地词汇差异而闹出的乌龙。


事实上,两岸四地虽然同文同种,日常交流起来基本没问题。但是如果要仔细考究的话,两岸四地的词汇用语还是存在挺大的差异。


比如移动电源在内地俗称为充电宝,在香港俗称为尿袋,在澳门俗称为奶妈,而在台湾则被叫做行动电源。


又比如内地人口中的金枪鱼,在港澳会被叫做吞拿鱼,在台湾则被叫做鲔鱼。另外内地和港澳常说的三文鱼,在台湾则被叫做鲑鱼。


除了词汇的差异外,徐港仁到北京后也感受到内地和香港的许多不同。


比如打车时,内地的司机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现在已经不爱收现金或者刷卡了。


640.jpg


比如打电话时,香港的电梯里常常没有信号,而内地的电梯里往往还有信号。


640 (1).jpg


比如居住的房屋,同样户型下即便是内地一线城市的面积也普遍要比香港大很多。


640 (2).jpg


总的来说,在这部港剧中,内地一线城市看起来处处要比香港先进发达,似乎徐港仁一家有点土包子进城的感觉。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实荧幕上的故事主题,往往反映出当下的时代趋势。


1994年的《北京人在纽约》,反映的是90年前后内地精英的出国热潮。


1997年的《香港人在广州》,反映的是92年南巡后港资大举进入内地的热潮。


2023年的《香港人在北京》,则反映了当下香港人到内地工作生活的热潮。


没错,是热潮。


你知道现在有多少香港人在内地工作和生活吗?


内地方面的统计数字是37万,香港方面的统计数字是54万。而在1995年和2005年时,分别只有9.7万和22.9万人。


这些香港人中,长居内地的三大目的分别是工作、生活和读书,其中据内地的香港商会估计,在内地工作的香港人不下30万人。


要知道全香港的劳动人口也不过380万人,30万人在内地工作则意味着每100个香港劳动力中,大约会有8个在内地工作。


而且除了数量上的巨大增长外,更主要的变化还来自心态。


在1997年的《香港人在广州》,镜头里的广州远不如香港发达,而主人公对内地的态度,也是傲慢和居高临下的俯视。


640 (3).jpg


而在2023年的《香港人在北京》,镜头里的北京要比香港崭新和发达,而主人公对内地也没有了居高临下的态度。


这种心态背后,是过去20多年里内地经济飞速发展后,同香港的差距被极大缩小,并且新发展起来的城区和新建设起来的设施要比香港更加现代化。


不过内地在硬件设施上赶超香港容易,但在软件方面和香港的差异仍然巨大。


举个例子,剧中徐港仁到北京是出任分公司CEO的,另外剧中他的一位前同事丁志强则是担任大中华区CEO。


640 (4).jpg


这其实也反映出一个现实中的情况,那就是港人到内地工作,大多是担任老板或者高管,领取的薪酬往往比香港还高。


举个例子,目前北京的工资中位数约7000元人民币,香港工资中位数约20000港元,差距大概是2.7倍。


所以即便是香港人外派到北京后,仍然领取原先的工资,在北京的生活质量也会获得极大的提升。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徐港仁夫妻在香港投资失败损失惨重后,外派到北京后仍然能够担负得起一大家子的开销。


那么为什么香港人到内地往往都能担任高管职位呢?


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内地有很多企业是港资企业,企业的总部本身就在香港。第二是香港是外资进入中国内地的门户,会把大中华区的总部设置在香港。


这两类企业中,香港人往往会有更多机会到跨国公司总部上班,也会有更多机会进入企业高层,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发展机遇。


这一点,其实也是香港身份在职场上的最大优势。


内地的北京和上海虽然也有很多大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总部,但是这些工作机会并不会仅限于北京、上海户籍才能去应聘,所以本质上北京人、上海人也要跟整个内地的民众一起竞争。


但是在香港,境外人士是无法自由过去工作的,所以大部分工作岗位其实是会留给香港居民的,所以香港普通人在职场上获得一份高薪工作的机会是远超内地人的。

image.png


预约咨询顾问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给我致电

确定提交

推荐有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