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薪酬5年暴增5成!李家超为何还要新设十几个部门?
10月30日上午,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楊何蓓茵在出席立法会做简报时,被议员田北辰问到: 香港公务员编制越来越大,过去5年从18.1万增加到19.7万,薪酬开支也增加了5成,以及今年《施政报告》又提出成立十多个不同类型的小组和办公室的问题。 杨何蓓茵表示,过去3年公务员编制并无增长,政府透过应用科技和精简程序,节省了前线人手,例如部分统计和文书工作。但随着政府工作增多,所需的领导阶层也会相应增加。
根据资料,政府编制职位数目由5年前的18万8335个增加至去年的19万7324个,总量增加了近9000个。薪酬开支方面则由5年前的792亿增至916亿,增幅达15.66%。 总的来说,虽然薪酬开支没有田北辰说的增加了5成,但也并非像杨何蓓茵所说的无增长。 那么这次《施政报告》一口气新设了十几个办公室和小组,是否有必要呢? 注:有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办公室、数字政策办公室、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人才服务办公室、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筹备办公室、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办公室、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智慧旅游工作组、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电子商贸发展专责小组、银发经济顾问小组等 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没必要,因为这些事情都有相应对口的部门在负责,让他们各司其职就好了。 但事实上,各司其职管好不难,但是要有针对性的服务好却不容易。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比较有针对性的,没有专人去负责就很难做好。 正好10月30日下午,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我们就以这个办公室为例,来给大家讲讲香港要新成立的各类办公室和小组,是什么架构和运作的? 根据特首李家超《施政报告》的描述: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是专责制订人才招揽策略,为来港人才提供支援,以及跟进人才入境后的发展和需要等事宜。 根据政务司长陈国基在致辞时的描述:
总而言之就是把人才引进来后,要想办法服务好人才,让人才能够留下来,并且能够发展好。 如果从港府目前的架构中,跟新引进人才关联比较紧密的主管部门有两个,一个是主管人才引进审批的入境处,另一个是主管劳工、人力及福利政策的劳工与福利局。 严格意义上来说,人才来港后的事宜主要归劳工与福利局负责。但是劳工与福利局系统内却没有专责负责服务新引进人才事宜的部门。 这在以前没什么问题,因为以前香港每年新引进的人才大约只有1万人左右,并且是以已经受雇的专才申请者为主,所以整体上事务并不繁多。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今年前9个月香港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就收到了16万份申请,获批了10万人,并且已经有6万人抵达了香港。 照此估算,全年获批人数将达到13万左右,这些人加上随迁的家属,总人口可能不下30万人,其中学童可能接近10万人,几乎等同一座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 如此庞大的人口迁入,所涉及的不止是就业,还有教育、医疗、住房等诸多方面,需要多个部门协作才能安顿好这几十万新港人,所以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的部门也就必不可少了。
目前香港采取的方式是将去年成立的“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升级为实体的“人才服务办公室”,归口劳工与福利局管辖。 根据今年初劳福局呈报立法会的文件来看,“人才服务窗口”是一个有时限单位,总编制为30到40人之间,由8名公务员和其他合约员工组成,年度预计开支约8300万港元。 其中“人才服务窗口”由一名总监负责管理,这名总监属非公务员职位,相等于首长级薪级第4点(D4),月薪24万港元,任期为3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要管几十万人吃喝拉撒睡的部门,工作人员竟然只有30多个人,其中公务员竟然只有8个人,年度预算也才8300万元。
不得不说,香港特区政府的行政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更重要的是,港府新成立这样一个部门,竟然只是低调举办了一场开幕仪式。 10月30日下午,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开幕仪式在湾仔税务大楼举办,那里也是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未来的办公地址。
出席开幕仪式的有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等几位上级官员,以及一些中介代表、新引进人才代表和媒体记者。
作为香港人才引进服务的头部企业,原“香港人才服务窗口”的合作伙伴,银河集团CEO许孝杰也受邀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在会后就与香港劳工与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就人才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许孝杰表示:银河集团将继续助力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落实企业责任,积极吸引世界各地多元人才落户香港,开展事业,为香港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透过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的成立,我们也可以看出港府人才引进政策的重心正在发生转向,由之前的注重引进人才,转变为服务好并留住人才。 预计未来香港的人才引进政策将不再以人才引进数量作为主要KPI,届时各类人才引进计划的审批尺度也会相应收紧,更加注重新引进人才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