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香港特首李家超发布三条重要指示:要给内地人才介绍对象!
今天(9日)早上,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活动时透露: 今年前10个月共有18万人申请各类人才输入计划,其中有11万人获批,7万人已经拿到香港身份,较原定目标多1倍。而去年底新推出高才通计划,至今共收到约5.5万宗申请,获批约4.3万宗。
李家超表示,政府上月设立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目标是协助海外人才在香港长远发展,并引入更多有意来港的人才。 他指示相关单位: ①要把人才在港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好故事,向世界分享,吸引新人才来港发展事业和生活; ②要帮助人才融入香港这个“共同家园”,为他们提供实用资讯,为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有利条件; ③要鼓励人才留在香港持续发展,让他们落地生根,贡献香港,如果可以介绍男朋友、女朋友给他们就更好。 最后,李家超还祝愿各位人才在香港一帆风顺,百子千孙,生活愉快。
看到没?
特首指示:要给新来港人才介绍对象,让他们百子千孙。 堂堂特首竟然也跟三姑六婆一样催婚催生,这究竟是特首太清闲还是特首太八卦? 其实都不是,是因为香港的生育率太低、人口老龄化太严重,以至于李家超不得不抓住一切机会,为香港市民繁衍后代出一份力。 但是呢,李家超的催生大法,似乎不怎么灵验! 上个月底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向在香港出生、父母一方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婴儿发放2万元的现金奖励。 同时港府还将在个税抵扣、在职家庭津贴、儿童津贴、社区保姆、公屋和居屋轮候等方面,给予新生儿家庭优待。 不过香港市民对李家超这套催生组合拳似乎都不太感冒,因为2万元补贴就好比劳斯莱斯5元代金券,显得比鸡肋还要鸡肋。
前几日香港商报在街头采访了6位市民,5位都异口同声表示,不会为了2万元补贴而去生娃。
只有1位阿婆表示,如果有2万元补贴的话,会让媳妇多生些小孩。
但是呢,这位阿婆毕竟不是当事人,虽然她希望媳妇多生些,但是她儿子和媳妇未必就愿意生。 这个就好像李家超也希望香港市民多生两个,但是香港市民都不听他的一样,纯属一厢情愿。 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数据,2022年全港仅有3.25万个新生婴儿,按年同比下跌12%,并且跌幅连续三年达到10%以上。 目前香港的总和生育率(即一位妇女一生中生育的子女数量)也创下了0.7个的全球历史最低记录。 那么香港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生娃呢?
今年2月,港府统计处发布的《1991年至2021年香港生育趋势》报告显示,香港过去30年的粗出生率从千分之12下降至千分之5,报告认为香港生育率走低的主要原因为:女性迟婚、不婚、离婚数量增加。 但是同样在今年2月,香港妇联访问了1176名18岁以上市民,结果显示仅有24%人表示愿意生儿育女,比去年下跌了7%,在不愿意生育的原因中,经济压力、工作时长、无力置业是三大主因。 由此可见,对于年轻人不愿生育这件事,港府的认知和年轻人的感受,明显不在一个维度里。 港府偏向于认为年轻人不愿意生育是观念导致的,而年轻人则认为是压力造成的。 这就导致了港府的鼓励生育政策更多从补贴方面入手,而年轻人实际上更需要的可能是减负。 下面我们就来逐个分析下,香港年轻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首先是经济压力,香港虽然收入很高,但是开销同样昂贵。吃一个快餐要几十块钱,租个㓥房都要几千块,租套小区房动辄上万。 按照港府在香港优才计划中给出的参考数据,单身人士在香港每年大约需要20万元生活费,2人以上的家庭至少需要30万元以上。 所以香港是一个手停口停的社会,一旦停止工作失去收入来源,那么吃老本很快就会把老本吃空,所以每个人都被生存压力逼着奔跑,无法停下来。 其次工作时长,根据瑞士银行2018年的研究报告,香港打工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达52小时,是全球77个样本城市里工作时间最长的。 而根据港府统计处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统计报告》显示,香港就业人士平均每周工时中位数为42小时。
按照一周工作5天计算,瑞银的数据显示香港人每天工作时长为10.4小时,而港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工作时长为8.4小时,相差竟然超过20%。
如果以瑞银的数据来看,香港人工作压力是很高的,如果以港府统计处的数据来看,则只能算作中等偏高水平,但无论如何都不算轻松。 因为即便是按照8.4个小时计算,加上通勤时间、吃喝拉撒、睡觉洗漱的必要时间后,每日能够剩余的休闲时间大约只有4个小时。
如果家里有老人或者外佣帮忙打理家务,那么下班回家后还有4个小时的休闲时间。若是需要自己打理的话,那么可能连这可怜的4小时都无法保障,那么生活就会更为劳累。
如果要有老人或者外佣帮忙照顾家庭,那么则意味着家庭的居住空间需要相对宽敞,这基本只能等买了房子或者排上居屋才能实现。 所以香港年轻人在置业之前,基本都会陷入拼命工作赚钱、缺乏休闲时间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结婚生育的欲望或者意愿都会备受压抑。 因此港府如果希望年轻人结婚生娃,与其给钱给补贴,不如给房给时间。
毕竟现在通过各类人才引进计划拿到香港身份的人,除了少部分非常有钱(如高才通A类)的家庭外,大部分还是学历较高的中产家庭。 这些人中,能够有积蓄在香港上车买楼的,基本都是年纪相对较大的人士,大多已经结婚生子了,港府是指望不上他们来提高生育率的。 而年纪较轻的,同样面临着积蓄不足的问题,甚至由于还没拿到永居无法申请公屋、居屋,所面临的三座大山压力甚至要比本地年轻人更大。 所以港府如果无法让本地年轻人愿意生娃,那就更别指望新来港年轻人能够给香港生娃了。毕竟这些年轻人无法像当年的双非父母一样,生完娃就回内地生活,免却了承受香港的生活压力。 那么李家超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新引进人才百子千孙,生活愉快呢? 依我看必须做好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多建房子,提升香港永久居民的公屋、居屋轮候速度,然后尽快实现将申请门槛放宽到部分非永久性居民。 第二件事,促进新引进人才融入香港社会,增加新老港人之间的通婚,让更多新港人也获得共同申请公屋、居屋的资格。 注:香港法律规定,申请公屋至少要有一半名列申请书上的家庭成员,必须在港居住满七年并仍在香港居住。
想拿香港身份,可点击下方【链接】进行测评,30秒即可知道能否申请香港身份:
https://www.galaxy-immi.com/obscure/assessment/3.html?pla=R-gwwz&spreadword=gw
了解更多香港身份知识,欢迎关注公众号【香港直通车】